加快采标步伐 全面提升标准水平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12月27日浏览(5148)次
12月1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京召开全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会议。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作了讲话,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刘平均作了工作报告,ISO主席莫尔比先生到会并致词。
蒲长城副局长的讲话强调了当前加强采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采标工作要切实转变观念,增强采标工作的有效性。一要立足长远,把采标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二要加强研究,努力做到科学采标、合理采标;三要进一步加大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力度,增强采标工作主动性。
蒲长城副局长针对下一步的采标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要求,突出加强基础和通用特别是涉及人身健康安全和进出口贸易等重点领域和企业、产业、地区的采标工作,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企业标准,淘汰落后技术和工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二是创新工作模式,建立采标工作新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工作机制,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承担国内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建立技术委员会退出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肯定和奖励。逐步建立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协同机制,把国际标准化工作与国内标准化统一起来。三是做好服务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采标工作。要抓好采标政策措施制定和落实,加强采标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地方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研究机构、中介组织以及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为采标乃至标准化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要下大力气狠抓标准化人才培养,搞好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培养标准化特别是国际标准化所需的人才,全面提升我国标准化工作总体水平。
刘平均主任在工作报告中总结了2007年的标准化工作和近年来采标工作,深入分析了我国采标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采标工作要实现的两个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是:到“十一五”末,我国标准总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采用国际标准比例达到85%,基本建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需求的标准体系,实现我国标准总体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努力争取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常任理事国。第二阶段目标是:在实现阶段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5-10年的努力,到2020年使我国标准的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采用国际标准比例达到90%以上;我国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比例达到10%左右;国际标准化专家达到1000名左右;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达到200项左右,重点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2000项左右;中国要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常任理事国。
刘平均主任强调,提高采标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坚持科学采标、主动采标、以企业为主体、国际国外并重的原则。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采标力度。一是落实全国质量工作会议和国务院专项整治工作各项要求,完成食品安全、消费品安全和相应检测方法标准3个100%的采标目标,基本健全相关标准体系。二是加快重点领域国家标准制修订和复审工作,实现重点领域主要工业产品95%的采标目标,提高主要工业产品竞争力。三是加强采标研究,提高采标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四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实现国际突破,争取更多叫得响的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五是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地位,争取更多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
刘平均主任还对2008年的标准化工作作了部署。一是按时完成1万项标准的制定任务,健全国家标准体系,解决标准缺失问题。二是加快完成1.1万项标龄超期的国家标准的修订任务,建立和完善标准的定期复审制度,解决标准老化问题。三是抓好“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和列入国家计划的176项标准科研专项的研究工作,确保这些研究成果如期转化为国家标准,实现标准制定与科研同步,解决标准滞后问题。四是深化改革,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工作机制。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技术与标准相结合,提高标准中自主知识产权的含量。五是围绕国家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加快农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传统产业、公共安全、高新技术、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六是加快《标准化法》的修订工作。在修法过程中要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工作法律地位。七是加快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加快与主要贸易国双边标准信息平台的建设,整合国内外标准信息资源,形成全方位的互联互通的大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及时、准确的标准信息服务。八是加强地方标准化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要加大经费投入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要在经费支持、科技评选、人才培养、国际标准化规则指导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面多层次的支持与服务。
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性是标准的重要属性,标准与科研相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程,有效地推动了标准水平的总体提升。科技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采用国际标准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工作;处理好科学研究与标准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与标准制定,科技成果产业化与标准实施的三个关系;大力促进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攻关的技术标准研制模式,加速技术标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进一步支持标准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系统的建设,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机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莫尔比先生在致辞中回顾了国际标准不断增长的需求及其骄人的成果,介绍了ISO在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方面所做的贡献,充分肯定了中国对ISO的贡献及在采用国际标准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大会颁发了第二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GB19211-2003辐射型集装箱检查系统》等119个项目受到表彰。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6个单位的代表在会上就如何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高国际竞争力作了大会发言。
国务院有关部委、行业协会、集团公司等单位标准化工作的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主管标准化工作的负责同志,国家认监委,国家质检总局有关司(局)、有关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各有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以及龙头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蒲长城副局长的讲话强调了当前加强采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采标工作要切实转变观念,增强采标工作的有效性。一要立足长远,把采标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二要加强研究,努力做到科学采标、合理采标;三要进一步加大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力度,增强采标工作主动性。
蒲长城副局长针对下一步的采标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要求,突出加强基础和通用特别是涉及人身健康安全和进出口贸易等重点领域和企业、产业、地区的采标工作,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企业标准,淘汰落后技术和工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二是创新工作模式,建立采标工作新机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工作机制,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承担国内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建立技术委员会退出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肯定和奖励。逐步建立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协同机制,把国际标准化工作与国内标准化统一起来。三是做好服务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采标工作。要抓好采标政策措施制定和落实,加强采标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地方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研究机构、中介组织以及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为采标乃至标准化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要下大力气狠抓标准化人才培养,搞好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培养标准化特别是国际标准化所需的人才,全面提升我国标准化工作总体水平。
刘平均主任在工作报告中总结了2007年的标准化工作和近年来采标工作,深入分析了我国采标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采标工作要实现的两个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是:到“十一五”末,我国标准总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采用国际标准比例达到85%,基本建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需求的标准体系,实现我国标准总体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努力争取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常任理事国。第二阶段目标是:在实现阶段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5-10年的努力,到2020年使我国标准的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采用国际标准比例达到90%以上;我国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比例达到10%左右;国际标准化专家达到1000名左右;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达到200项左右,重点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2000项左右;中国要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常任理事国。
刘平均主任强调,提高采标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坚持科学采标、主动采标、以企业为主体、国际国外并重的原则。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采标力度。一是落实全国质量工作会议和国务院专项整治工作各项要求,完成食品安全、消费品安全和相应检测方法标准3个100%的采标目标,基本健全相关标准体系。二是加快重点领域国家标准制修订和复审工作,实现重点领域主要工业产品95%的采标目标,提高主要工业产品竞争力。三是加强采标研究,提高采标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四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实现国际突破,争取更多叫得响的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五是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地位,争取更多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
刘平均主任还对2008年的标准化工作作了部署。一是按时完成1万项标准的制定任务,健全国家标准体系,解决标准缺失问题。二是加快完成1.1万项标龄超期的国家标准的修订任务,建立和完善标准的定期复审制度,解决标准老化问题。三是抓好“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和列入国家计划的176项标准科研专项的研究工作,确保这些研究成果如期转化为国家标准,实现标准制定与科研同步,解决标准滞后问题。四是深化改革,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工作机制。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技术与标准相结合,提高标准中自主知识产权的含量。五是围绕国家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加快农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传统产业、公共安全、高新技术、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六是加快《标准化法》的修订工作。在修法过程中要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工作法律地位。七是加快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加快与主要贸易国双边标准信息平台的建设,整合国内外标准信息资源,形成全方位的互联互通的大平台,为社会各界提供及时、准确的标准信息服务。八是加强地方标准化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要加大经费投入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要在经费支持、科技评选、人才培养、国际标准化规则指导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面多层次的支持与服务。
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性是标准的重要属性,标准与科研相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程,有效地推动了标准水平的总体提升。科技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采用国际标准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工作;处理好科学研究与标准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与标准制定,科技成果产业化与标准实施的三个关系;大力促进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攻关的技术标准研制模式,加速技术标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进一步支持标准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系统的建设,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机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莫尔比先生在致辞中回顾了国际标准不断增长的需求及其骄人的成果,介绍了ISO在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方面所做的贡献,充分肯定了中国对ISO的贡献及在采用国际标准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大会颁发了第二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GB19211-2003辐射型集装箱检查系统》等119个项目受到表彰。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6个单位的代表在会上就如何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高国际竞争力作了大会发言。
国务院有关部委、行业协会、集团公司等单位标准化工作的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主管标准化工作的负责同志,国家认监委,国家质检总局有关司(局)、有关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各有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以及龙头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